因原油期货交割价罕见跌入负值,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投资巨亏,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中国银行发行的产品是否合规,巨亏损失该由谁承担,相信最终会有定论。在“原油宝”事件背后,笔者认为,有三个要点需要分别引起投资人、金融机构以及国家层面的充分重视。
对于投资人而言,要习惯黑天鹅不断出现的新常态。活了89岁的股神巴菲特在2020年的10天内接连经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熔断,但早些时候他很可能认为一生只会经历一次熔断;而“原油宝”的投资者们,即使秉持“人家恐惧我贪婪,人家贪婪我恐惧”的价值投资原则,在原油期货合约交割负价格面前,所有固有认知也必将被击得粉碎。
巴菲特先前经历过一次熔断,但原油期货却是自石油期货从1983年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交易后首次跌入负数交易,是先前所有人都不曾遇到的极端情况。在这个黑天鹅不断出现的投资市场,个人是时候提起万分精神,保持对于各种未知风险事件的高度敬畏了。这些风险事件有些可能如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所表示的,只不过是历史不可避免的重演,但有些则是所有人都未曾经历的,而未知则是最大的恐惧。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必须做好合格投资人的把关。我国监管机构这些年一直在健全高风险金融产品的合格投资人监管规则,诸如信托、券商资管计划、私募基金产品等都制定了100万元起投的合格投资人门槛,客观上起到了让真正具备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人参与高风险投资的政策效果。相比较而言,此前的互联网金融野蛮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风险不断涌现,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些互联网金融机构将实质上的“垃圾债”卖给不具备风险承担能力的散户。
当下国内金融市场中的金融衍生品种类相对较少,部分金融机构挂钩海外金融衍生品实现居民的海外资产配置,客观上能够起到帮助居民在全球范围内的多种资产类别中分散投资风险的积极作用。但对于甚至金融机构自身都无法做充分论证的高度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工具,无疑更加强化合格投资人的管理,建立更高的投资门槛。但很可惜,这一点很多金融机构并没有做到,部分产品也处于监管空白领域。这导致的是海外资产配置带来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财富的增值,而是财富的毁灭。
对于国家而言,必须争取原油等战略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原油宝”事件里,中国银行及其投资人成为最大的接盘侠,根本原因在于原油的定价权不在中方机构手中。我们看到的是美国、俄罗斯、沙特等国的博弈使得石油价格一路走低,而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中国的声音则相对缺位。
先前有一些机构和个人曾经打着口号帮助国家抢占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定价权,有真心诚意去做的,也有纯粹兜售爱国情怀诈骗的,其中就包括带来严重社会问题的云南泛亚。但无论如何,这次“原油宝”事件应当让国家认识到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超过先前所想象的任何区间。在国际形势愈加复杂的当下,从保障国家利益角度看,在国际市场上争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定价权是当务之急。